第(2/3)页 此时,曹昂也没想太多,就看贾诩是怎么个判断。 “中郎将既有如此诚意,很多话,诩也会知无不言,适才说的,以及我们今天所有的话,中郎将请保密,不可对第三个人言,哪怕是……丞相!” “好,先生有言,就当如此。” 曹昂也有些激动起来,这家伙要动真格的了,这当真是少见。 三国后期,基本上已经看不到贾诩冒泡,这不是他没能力,而正是高明之处。 在这个世道,能有个善终,岂能不是最聪明的人? 但现在,贾诩竟要火力全开,有人评价他“一言兴邦”,所以这是个有改变三国走势的人。 “大公子,适才我之所言,也非虚妄,否则我也不会投靠过来。” 这回称呼也变了,这么称呼就亲近了许多,总是称官职就显得有些生疏。 曹昂没再说话,就听贾诩怎么说。 真正的谋士,不会犹犹豫豫的,如诸葛亮。 只要他们确定自己的路,就会毫不犹豫,十分坚决。 既然相信自己的智计,那凭什么会犹豫,难道自己判断有错? “这天下,定会归曹,只不过需要多久,我并没有把握。” “眼下事关重大的,就是与东吴一战,若是此战不利……那时日或许会更长。” “此一战,我劝丞相求稳,实则更为妥当,但你今天说的话,让我也重新考虑了一遍,也许你说的没错。” “刘备,或许是一个变数。” 厉害了,先前贾诩没算刘备,也是因为刘备还没有根基。 东吴那点地方,现在打很难,可他们也打不出来,等到时机更成熟再攻打也稳妥。 但今天曹昂的那些话,让贾诩重新考虑了局势。 诸葛亮能说出三足鼎立,是因为他们自己就是一足,这时候谁也不知道诸葛亮能有那么大能耐,如果他辅佐刘备没成,那也不会传出来。 这方面,其实贾诩要算的比诸葛亮更多,刘备这个意外因素也是才想起。 就算有曹昂提起,其实也没几个人能想到刘备会异军突起,他手底下几个武将虽强,但没有根基永远不能成事。 刘备是个盲区,曹昂帮助贾诩补齐了这个盲区。 “以对东吴一战的结局来看,若是能全胜,当无疑问。”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