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百九十八章定案-《回到宋朝之帝国崛起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要打成某些大的目标,必须牺牲一些事和一些人,换取更加光明的未来。
    听说皇帝病了,整个朝堂上下都弥散着一股空前的诡异。
    辽王之乱结束了吗?
    还没有。
    一场辽王之乱,让十五年改制的弊端突显。
    什么弊端?
    这十五年来,朝廷以空前的手段和气魄全力扶持商贸。
    交通枢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。
    大宋诞生了一批又一批的民间富豪,无论是朝廷接连下发的新政给民间释放出的巨额财富,还是对外扩张带来的空前机遇,都在这片土地上,崛起了一个个富可敌国的商人。
    他们蛰伏在大宋空前繁荣的城市里,用金钱与掌握了权力的官员暗中交易。
    无论是前些年的泉州案,还是这一次的辽王之乱,本质都是商人与官员结合之后的结果。
    日益膨胀的权力,以及空前的财富,正在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。
    巨大的诱惑,让朝廷上下无数官员与商人牵扯不清,在辽王之乱中或多或少有影子。
    就说三司使周朝,中枢要臣,公然表示朝中有奸逆,辽王是匡扶国本,功在社稷。
    这样的言论,在赵桓不在的时候,颇有威慑力,毕竟他有一大批支持者。
    但现在皇帝已经回来,辽王已经被定义为叛乱。
    这样的言论,则被他的对手掐住了要害。
    这些时日,弹劾周朝的奏疏,比七月的暴雨还有凶猛。
    督察院的人不知从哪里翻出来的,江浙、福建、京东各路的转运使,都有暗中对辽王有粮草支持。
    一时间,朝堂上风急浪高。
    京城与周相公有来往的权贵富商,一时间都纷纷避让。
    还没有完,刘彦宗继续奏疏弹劾户部侍郎、户部郎中等三司各个要害官员。
    一时间,朝野震荡。
    原本打算对虞允文进行调查一事往后推辞。
    看完刘彦宗所有的奏疏,赵桓得出了一个结论:刘彦宗这个政治投机者,想要在朝廷上下安插自己的人。
    从他推荐赵构上位,将虞允文拉下来开始,已经表明他在钻动荡时机的空子。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