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百一十三章:登基大礼-《大唐第一败家子》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    第(2/3)页
    在三省六部之上,李愔又建立了文渊阁。
    在文渊阁内,会有大学士,帮助皇上批阅公文。
    并且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。
    大学士还负责替皇上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。
    但是,重大事情,文渊阁大学士,并没有决定权,他们只有建议权。
    文渊阁的第一位大学士,也是首席大学士,当然是非上官仪莫属。
    被提名为文渊阁大学士之后,上官仪极为兴奋,不过兴奋之中,还夹杂着一丝失落,同时,还有着一丝庆幸。
    兴奋自然是可以理解的,这文渊阁大学士,并且还是首席大学士,行驶的,基本上就是宰相的权利。
    对上官仪来说,他多年的夙愿,终于实现了。
    失落的是,文渊阁大学士,哪怕是首席大学士,也只是皇上新设置的一个职务。
    看上去,似乎和宰相相当,而实际上,比宰相的职权,差了好多。
    皇上此举,等于废除了宰相一职。
    将所有的权利,都集中在自己手里。
    文渊阁的设置,让上官仪心里,都无比的心悦诚服。
    别看皇上平时基本上不怎么管事,但是对于掌控群臣,对于官僚体系,有着非凡的理解,非常人所能及也。
    而上官仪最终的庆幸情绪,实际上,还是因为他只是担任文渊阁首席大学士,而并非宰相一职。
    宰相固然为高而权重,但是最终,难免会和皇权起冲突。
    到时候,只怕就是自己的末日来临之际。
    而文渊阁首席大学士,纵然自己有错,也不过是罢官而已。
    基本上不至于殒命,更不会连累到家族。
    与此同时,李愔还再次提拔了三位官员进入文渊阁担任大学士。
    至此,文渊阁内,四位大学士已经补齐。
    这样,就等于再一次分了上官仪的权。
    其他的百官,个顶个的都是人精,自然能够看得清皇上的用意。
    他们心里,无不佩服皇上的御下手段。
    接下来,就是六部官员的任命了。
    李愔任命武媚娘为吏部尚书,掌管官员的升迁和考评。
    任命崔莺莺为礼部尚书,任命……
    华夏城原有的所有官员,都得到封赐和升迁。
    薛仁贵、王方翼、席君买、程处亮、秦怀玉、尉迟宝琪等人,都被封为将军。
    同时,李愔将目前华夏国掌握的所有地盘,分为十五个行政省。
    省下设立若干市区,市区下面设置县,县下面设置乡,每个乡统领若干村子。
    好吧,李愔这完全是偷懒。
    将后世的行政区域的划分,直接照搬了过来。
    省的最高行政长官,为省高官和高官。
    市县一直到乡,都延续这个称呼。
    省市的主要领导,全部由中央任命。
    这样,就进一步将权利,集中到了皇上手中。
    不过,目前来说,官员缺乏的厉害。
    整个华夏国,建立伊始,有无数的问题需要解决,真的是千头万绪。
    首先,从基础建设上来说。
    华夏国就需要忙碌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用来搞基建。
    铁路你需要修吧?
    公路需要修吧?
    城市需要建设吧?
    好在,他们夺取了世家联盟的两座大城,还有无数的小城。
    这两座大城,直接就能使用。
    至于那无数的小城,他们必须要进行改造和扩建。
    另外,还有无数的矿区和工厂,学校、医院等等基础建设需要建设。
    先修建哪里的道路,先建设哪一个地区,这都是需要文武百官操心的事情。
    而在软件建设上,那就更多了。
    首先最急迫最要紧的,就是律法的问题了。
    这个是必须要尽快出炉的,必须要让华夏国的百姓,知道那些事情,是可以做的。
    而那些事情,是不能做的。
    而法律制止的事情,如果做了,需要付出怎样的代价。
    法律条文,官员的升迁制度,教育体系……
    等等等等。
    现在的华夏国,才刚刚建国,好多方面都是一片空白。
    第(2/3)页